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贯彻商务部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渝文备〔2018〕214号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商务主管部门,各片区自贸办:根据《商务部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意见》(商资发〔2017〕483号)精神,结合重庆实际,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一、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一)大力拓展货物贸易。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外贸生产基地建设、贸易平台建设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扩大“重庆造”优质产品出口比重,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做大做优一般贸易。进一步探索内陆加工贸易发展新模式,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配套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集中,做稳做实加工贸易。依托自贸试验区各类开放口岸及贸易功能区,大力发展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二)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打造一批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集聚区,突出抓好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结算等服务贸易重点专项工作。在自贸试验区适合领域逐步取消或放宽对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模式的服务贸易限制措施,率先探索建立服务领域开放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发展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服务外包、中医药服务贸易,简化文化贸易审批程序,支持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及基金,探索制定中医药服务贸易地方标准。探索将外汇账户备案、企业目录登记、企业报告管理等服务贸易事项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自贸试验区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制度,选取重点企业纳入服务贸易统计直报企业名录。(三)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创建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支持园区和企业建立综合性交易平台和公共海外仓储服务设施,建设跨境电商智能货物集散中心。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租赁业务等新业态企业;依托铁路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打造进口汽车产业链;引进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离岸贸易企业,推动发展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内具备条件的商品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四)抓好外贸综合服务。培育一批自贸试验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完善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融资、信保等进出口环节提供一体化专业服务。逐步取消自贸试验区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核查,稳妥推进自贸试验区加工贸易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推动进出口许可证件通关作业无纸化,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二、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五)扩大开放领域。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继续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积极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认真落实适度放开教育行业限制、适度放开医疗机构准入限制、适度放宽外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等政策,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用好用足放宽和取消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和医疗机构、证券期货、呼叫中心等服务业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扩大产业开放。(六)构建投资促进体系。从机构设置、规划安排、职能定位、招商方式、投后服务等多方创新发力,构建自贸试验区高水平投资促进体系。筹建自贸试验区产业投资促进公司,开设海外办事处,设立驻港联络代表处,强化投资促进平台。围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航空产业、金融服务等主导产业和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型业态,策划一批产业链长、产业幅宽、带动性强的大型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完善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等工作机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招商。(七)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深化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压缩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统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强化系统集成,推动跨部门协同应用服务,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水平,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享数据标准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双随机”跨部门联合抽查机制,确保监管执法的科学性、公正性。构建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科学评价体系,完善自贸试验区第三方评估体系,注重评估成果运用,整改短板弱项,优化营商环境。三、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八)丰富创新流通模式。在自贸试验区落实国家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政策,加快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汽车流通模式。推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建设,引导现货市场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培育示范企业,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标准托盘租赁及周转箱使用、设施标准化改造、物流信息化升级等工作,促进物流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商务服务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九)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完善自贸试验区商务诚信体系,及时更新相关信用信息,确保商务诚信系统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联合征信系统的数据同步校验。加快实施商务领域企业“红黑名单”制度,打好跨部门联合奖惩“组合拳”。大力推进基层商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电子商务、二手车等行业诚信创建活动。加强商务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一单两库”,实现商务执法领域随机抽查全覆盖,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十)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自贸试验区产业预警体系建设、贸易救济、贸易摩擦应对等工作,依托商务部产业预警网络,不定期发布涉及自贸试验区主要支柱产业的预警信息,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涉及国际贸易摩擦及救济予以程序指导,提供高水平法律服务协助。配合商务部做好自贸试验区内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加强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两用物项进出口企业的政策宣讲,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做好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四、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十一)发挥经贸合作机制作用。依托中国—中东欧、中俄“两河流域”、中国—东盟等多双边合作机制交流平台,扩大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渝港经济促进会、渝澳经济促进会等平台作用,加强渝港澳经贸合作工作常态化联系,推动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积极对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非发展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十二)有序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引导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联合投资,形成一批辐射强、有影响、效果好的境外投资企业项目。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自贸试验区汽车、机电、轨道交通等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新境外投资管理模式,推动自贸试验区非金融企业开展境外金融类投资以及自然人通过其控制的境外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监管措施。(十三)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按照“鼓励发展+负面清单”原则,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自贸试验区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跨国经营企业。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业获得援外实施企业资格和援外项目实施企业资格,鼓励企业通过参与援外工作开展承包工程、劳务、对外投资合作以及人员培训交流,带动企业、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鼓励企业以EPC、BOT、PPP等国际通行方式开展工程承包,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五、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十四)确保改革任务落地。各级商务部门要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各相关部门,抓好总体方案各项改革试点任务的落实,扎实推进商务领域试点任务的实施。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或者提请上级审议。用好中央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将更多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指导片区做好权力下放的承接工作。充分发挥现场观摩评价等督查机制的作用。(十五)强化经验总结推广。对标对表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开展陆上贸易规则、区域协同发展等差异化探索。及时总结评估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效果,加强各领域创新的系统集成。围绕多式联运体系、产业扩大开放、创新驱动、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强化典型案例培育和试点经验总结,努力形成一批试点效果好、风险可控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2018年2月22日
本消息为产业园区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如需删除,请发送邮件至mail@zhaoshang.net
相关政策